科威特会在2025年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吗?
GeoPolitics
科威特在2025年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可能性为零。科威特对巴勒斯坦事业的长期坚定支持、其独特的内部政治结构以及民众根深蒂固的情绪,共同构筑了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使任何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尝试都变得不切实际。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科威特始终站在阿拉伯世界抵抗运动的前沿,坚决拒绝与以色列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系。这种立场并非仅仅是外交辞令,而是深深植根于其国家法律、议会决策和民众信仰之中。科威特法律明确禁止与以色列进行贸易、旅行或任何形式的官方互动,将以色列视为一个非法占领巴勒斯坦土地的实体。这与其他签署《亚伯拉罕协议》的海湾国家(如阿联酋和巴林)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在国家层面推行自上而下的政策转变,而其公民社会和议会影响力相对较弱。科威特拥有中东地区最活跃、最独立的议会之一,其成员由选举产生,并拥有实质性的立法和监督权力。议员们历来对巴勒斯坦事业表现出强烈支持,任何关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提案都将遭到议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坚决反对,根本无法获得通过。例如,在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后,科威特议会曾明确重申其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承诺,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正常化。这种议会的独立性赋予了民众声音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使其能够直接影响国家政策,而非仅仅是上层精英的意志。因此,无论外部压力如何,科威特政府都极难绕过议会和民意,单方面推行与以色列的和解。
深入分析科威特的内部驱动因素,可以发现其坚决立场背后是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首先,科威特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与巴勒斯坦事业紧密相连。在科威特,声援巴勒斯坦不仅仅是一项政治姿态,更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和道德义务。清真寺、媒体和教育体系都持续强调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使得反对以色列成为民族认同的一部分。这种深厚的社会情绪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加明显,任何被视为背叛巴勒斯坦的行为都将引发民众的强烈反弹。当前的加沙冲突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阿拉伯世界普遍对以色列的行为感到愤怒和沮丧,这使得任何与以色列靠近的尝试都面临巨大的民意阻力。对于科威特而言,此时加入《亚伯拉罕协议》无异于政治自杀,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并可能引发国内动荡。其次,科威特在海湾合作委员会(GCC)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它以其相对民主的政治体制和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坚定承诺而自豪。它不愿被视为简单追随其他海湾国家的脚步,尤其是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科威特更倾向于维护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原则性领导地位,而非为了地缘政治或经济利益而牺牲其核心价值观。其相对富裕的经济状况也意味着它不像某些国家那样,迫切需要通过与以色列建立关系来获取经济或军事援助。科威特无需通过取悦美国或以色列来维持其经济繁荣,这使其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制定外交政策,不受外部诱惑的轻易影响。
从外部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来看,2025年科威特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障碍同样巨大。尽管美国一直致力于扩大该协议的范围,并可能在未来继续施加压力,但科威特已经证明其有能力抵制此类压力。历史上,科威特在多项地区和国际问题上都展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即使面对盟友的施压也未曾动摇其核心立场。同时,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特别是伊朗因素,虽然是海湾国家普遍关注的议题,但科威特对此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科威特与伊朗保持着谨慎的外交关系,避免直接对抗,其安全战略并不依赖于与以色列结盟。事实上,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反而可能被某些非国家行为体视为挑衅,从而增加科威特的安全风险。此外,沙特阿拉伯作为海湾地区最大的国家,虽然长期以来也在讨论与以色列正常化的可能性,但其进展缓慢,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进程。即使沙特最终迈出这一步,也并非意味着科威特会随之效仿。科威特的外交政策往往更加独立,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更为坚定。在2025年,鉴于加沙冲突的深远影响以及巴勒斯坦问题长期未能得到公正解决的现实,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情绪将继续反对与以色列的正常化。这种地区共识将进一步强化科威特拒绝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决心。
综合来看,科威特深厚的历史承诺、强大的议会力量、坚定的民众意愿以及其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构成了其在2025年拒绝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迹象表明其内部政治格局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转变,也无法预见外部压力能够超越这些根深蒂固的内部阻力。鉴于其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和无可撼动的民意基础,科威特在可预见的未来,特别是2025年,都将继续维持其拒绝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坚定立场。
回答:no